第307章 朝堂争斗_大明第一莽夫
新笔趣阁 > 大明第一莽夫 > 第307章 朝堂争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07章 朝堂争斗

  翌日清晨,朝会。

  不同于先前在文华殿的朝会。

  现在朱厚照早已经开始亲政,所以朝会地点在乾清宫正殿,并且是所有在京的五品及以上官员都要参加。

  亲政与否,关乎到皇帝正常使用自己的决策权,是以对朱厚照收回权柄很是关键。

  当他彻底迈出这一步后,他就不再是什么小皇帝,而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了!

  今日这场朝会,在京群臣全都选择了参加。

  不为其他,就为了那倭国资源一事。

  不管是各种矿产,还是倭国本土钱粮,甚至就连那些被定为贱籍的倭奴,对于权贵缙绅而言,都是一笔泼天财富。

  没有人会错过这种“分蛋糕”的时刻,哪怕就算有些官员分不到蛋糕,他们也乐意看看这场分割大会,哪方势力得了天大好处,哪方势力又什么都没有捞着。

  毕竟主持这场“分蛋糕大会”之人,赫然正是皇帝陛下。

  而从最终结果就不难看出,皇帝陛下对这些朝堂势力的态度了。

  因此,怀揣着种种念头,天不亮群臣就起床准备,然后乘坐马车直奔宫门口。

  杨廷和算是来的比较早的,但还有人比他更早。

  比如吏部尚书王鏊、兵部尚书杨一清、刑部尚书王鉴之、工部尚书李善等朝堂重臣。

  他们一见到杨廷和来了,立刻就迎了上来。

  “首辅,听闻昨日你前去拜访了中山侯。”

  “情况怎么样?中山侯是什么态度?”

  “他可曾……答应了?”

  群臣围绕着杨廷和,不断开口追问。

  当然,对于王鏊等人而言,不是他们看重这其中的利益,而是基于形势所迫罢了。

 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皇帝陛下有心打压日益跋扈的文臣缙绅,为此不惜引宗室力量入朝,形成双方争斗的朝堂格局。

  而倭国现在对大明而言,就是一个张开了腿的姑娘,予取予求,不敢反抗。

  那么接下来,谁从其中分得了最大利益,那么势力自然发展更快。

  王鏊、杨一清等人担心的是,皇帝陛下会极力阻止士绅缙绅参与其中,将他们给彻底排除在外!

  如此一来,等到其他势力将倭国资源消化完毕,文臣缙绅还拿什么跟他们抗衡?

  就算陛下想要收回权柄,但也不能真个将文臣缙绅给彻底打压死,让宗室藩王执掌朝政大权吧?

  杨廷和自信一笑,然后微微点了点头。

  “放心,陛下心中有数!”

  得到这个回答,群臣大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,所以全都轻松了不少。

  杨廷和则是看向了另外一个圈子,那正是宁王朱宸濠和兴王朱祐杬。

  感受到了杨廷和的目光,宁王朱宸濠阴冷的目光随之传来。

  “宁王,何必非要与这杨廷和争斗呢?”

  朱祐杬见状,忍不住苦笑着开口道。

  他这位兴王爷可谓是不争不抢,默默无闻。

  偏偏成了这两方势力争斗的最大赢家,躺着坐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。

  只是越是身居高位,朱祐杬心中就越是不安。

  他不愿卷入这些朝堂争斗,却被皇帝陛下一直架在了高空,不得不参与其中。

  现如今文臣缙绅与宗室藩王势如水火,连带着朱祐杬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波及到了。

  比如他在礼部衙署里面,那些同僚下属见到他,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冷淡模样,更别提什么拉拢人心培植党羽了。

  朱祐杬也没这些心思,他宁愿一直保持现状,等到皇帝陛下收网的时候,才好趁机从这些争斗漩涡里面脱身。

  然而朱宸濠却是完全不一样,据朱祐杬听到的那些传闻,这位宁王爷可是做了好大的手笔,其带来的金银珠宝,全都用于贿赂朝臣官员,至少光禄寺里面那些官员,现在都成了朱宸濠的心腹党羽。

  某些不愿意顺从之人,则是被朱宸濠给排挤打压,赶出了光禄寺。

  换句话说,光禄寺现在就是朱宸濠的一言堂。

  此外这位宁王爷暗中拉拢结交的朝臣官员更是不计其数,甚至有传闻称,就连皇帝陛下的绝对心腹,中山侯汤昊都与宁王朱宸濠暗中来往,更是收下了宁王朱宸濠的义女充当妾室。

  传闻是真是假,朱祐杬不得而知。

  他只是知道,朱宸濠越是这么做,那他这個宁王就越是离死不远了。

  即便传闻是真的,那也不过是中山侯与他逢场作戏虚与委蛇罢了,可笑这家伙还一直被蒙在鼓里,还一门心思地想要造反作乱。

  难道宁藩一系这些人脑袋都有问题吗?

  朱宸濠对朱祐杬的说法嗤之以鼻。

  “陛下有心重振皇室,引宗室力量入朝对抗文臣缙绅!”

  “你我二人更是蒙受陛下不弃选为宗室代表,难道还要辜负皇恩吗?”

  朱宸濠冷笑道:“本王与文臣缙绅争斗,这是顺从圣意行事!”

  “倒是你这位兴王爷,一直违背圣意,不争不抢像个老好人,只怕不久之后就会大难临头了!”

  朱祐杬闻言暗自叹了口气。

  好言难劝该死鬼!

  既然朱宸濠主动找死,他也不想多劝什么了。

  正当这个时候,中山侯汤昊扶着英国公张懋从马车里面走了下来。

  一见到中山侯抵达,宫门外顿时一寂。

  紧接着这些官员全都不约而同地上前,拱手向汤昊贺礼。

  “恭喜中山侯喜添贵子啊!”

  “是啊是啊,还是嫡长子!”

  “恰巧在中山侯灭国还朝,可谓是双喜临门啊!”

  “中山侯真乃当时虎将也!”

  各种恭维奉承的话语接踵而至,偏偏人家还是来道喜的,所以汤昊只能强行挤出笑容,含笑应付着这些家伙。

  他当然明白,这并不是自己有多受欢迎,不过是因为倭国的利益罢了。

  眼见汤昊有些不耐烦,张懋站了出来打圆场。

  “吵吵什么呢?”

  “吵死我这个老人家了!”

  英国公张懋,这位可是昔日的武勋第一人,而且英国公府联姻帝室,所以他此刻要倚老卖老,也没人敢说什么。

  但群臣里面也不乏有一些老东西,比如说翰林学士黄希斋。

  他同样是三朝元老,更是知名大儒,文坛大家。

  “不知中山侯为贵子取名没有?老夫身为翰林大学士,对取名一事颇有心得啊……”

  听得这话,汤昊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。

  “多谢黄老抬爱,已经给犬子取名了,名“拓”!”

  黄希斋闻言一怔,随后捋着胡须连连点头。

  “拓者,辟也!”

  “辟土四面,拓地千里!”

  “汤侯之雄心壮志,我等钦佩啊!”

  听得这位知名大儒的赞赏,汤昊脸上夜不免露出了笑容,张懋那张老脸更是满脸骄傲之色。

  “时辰差不多了,别喧哗了!”

  杨廷和过来充当了恶人,提醒群臣马上开宫门了。

  群臣这才老老实实地回到自己位置上面,不过依旧在交头接耳。

  汤昊与杨廷和对视了一眼,并没有多说什么,随即就扶着张懋来到了既定位置上面。

  现如今的朝堂势力,大致可分为三类。

  其一自然是文臣缙绅,他们把持朝政五十余年,势力遍布大明王朝各处,连地方官场都被这些士绅缙绅给垄断,可想而知这是何等一个庞然大物。

  此外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,士绅缙绅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中枢朝堂输送新鲜血液,以此确保他们传承不断,确保朝堂之上始终都有他们的利益代表,维护他们自身利益。

  其二则是武将勋贵了,包括英国公张懋、中山侯汤昊、保国公朱晖、定国公徐光祚等人在内,还有新兴武将咸宁伯仇钺,今日全都选择上朝参加朝会。

  相比于传承有序的文臣缙绅,武将勋贵之所以没落衰亡,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传承,不管是科举中的武举,还是严苛军功限制,这都导致大明勋贵传承难上加难,或者说其本质就是皇帝对兵权的一种限制。

  好在九边军镇因为要时刻抵御草原蛮夷,反倒是变相成为了筛选杰出将领之地,比如仇钺、安国等九边将种。

  今日他们集体上朝,自然是为了声援中山侯。

  而汤昊已经决定,利用倭国一事,就在今日帮助武勋彻底崛起!

  其三,那就是宁王朱宸濠和兴王朱祐杬代表的宗室藩王势力了。

  看似他们这股势力在朝堂之上最为虚弱,但是别忘了这两王背后的宗室藩王,那都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大地主大财主!

  那么,今日这场朝会,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?

  三大势力数百官员对此都不知道,他们只能耐心等待。

  很快时辰一到宫门大开,百官鱼贯而入,进入大殿站定。

  朱厚照从后殿走了进来,在满朝的朝拜之下坐上了龙椅宝座。

  伴随着张永一声尖锐的唱喏,今日议事随即开启。

  首先,户部尚书焦芳率先出列,提及了刘瑾清查王庄一事,光是庆藩一系清查出来的庄田,就多达数千顷,简直就是丧心病狂,丧尽天良!

  满朝文武都知道,焦芳乃是皇帝陛下的人,是个不折不扣的帝党。

  所以此刻他提出此事,分明就是皇帝陛下将矛头对准了宗室藩王。

  既然如此,文臣缙绅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。

  杨廷和给了费宏一个眼神,后者立刻出列奏道。

  “陛下,宗室藩王大肆兼并田地,三法司对此暗中进行了调查,不只是庆藩一脉,还有蜀藩一脉,还有秦藩一脉……尤其是宁藩一脉!”

  果不其然,费宏的主要目标,自然是人人喊打的宁王朱宸濠。

  只见这位新晋都察院总宪大人,从怀中取出了一封奏章。

  “据查证,宁藩一脉自从就藩南昌之后,便开始大肆兼并田地!”

  “其巧立名目褫夺庄田的途径有三,一是奏讨,二是纳献,三是夺买。”

  “其一,所谓奏讨,便是除了自身出身便被朝廷分封的土地之外,宁藩一脉这些年来不断上奏朝廷额外向朝廷上奏讨要的。”

  “起初南昌府内有着大批的荒芜田地,于是宁藩一脉便趁机向朝廷请求,将一些没有主人的荒地划归自己所属,来增加自己的田庄田产,但是这其中大部分田地并非是无主田地,本来是有主人的,却被宁王府派人迫害暗杀,这才成了所谓的无主田地!”

  费宏一石激起千层浪!

  满朝文武瞬间议论纷纷,全都目光不善地看向了宁王朱宸濠。

  这是真他娘地畜生啊!

  看上了人家的田地,然后把人家给杀了,再向朝廷请求奏讨,就名正言顺地变成了自己王府的田地。

  “其二,所谓纳献,即投献之意,是指平民百姓士绅乡绅将自己的田产当做礼物献给宁王府,宁藩一脉虽然没有实权,但是他们毕竟是皇家子孙,尤其是分封在地方的这些王爷们,若是地方势力能打着王爷的旗号行事,会有诸多方便,而面对这些人不怀好意地纳献,宁藩一脉那是来者不拒,于是给宁藩一脉送钱送田送女人,结交宁藩一脉的宗室成员,博得他们的欢心,成为江西各地官员士绅默认的行为,致使江西风气大缪,其问题根源就出在这宁藩一脉身上!”

  这第二条就是比较正常的了。

  投献嘛,大家懂得都懂。

  事实上,不只是宁王府,各地王府都是如此。

  而且不只是宗室藩王,各地士绅乡绅也都是如此。

  因为这些该死的地方官员,会通过“摊派”的方式,不断增加自耕农的徭役赋税,为了能够活下去,自耕农就不得不选择投献,将田地投献给地方士绅乡绅。

  同样的道理,再上一个台阶,那就是士绅乡绅争相将田地纳献给当地王府,从而借助这些王府权势打着王府旗号谋利。

  毕竟地方官员再怎么也不敢得罪一个王府,老朱家的旗号还是很管用的,尤其是在弘治年间。

  “其三,所谓的夺买,便是宁藩一脉从平民百姓手上把田产土地买过来,说是买,却是夺!”

  “因为平民百姓都把田地看得比命都要重要,没有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,没有谁会去卖自家的田产,可无主的良田、荒地早就被宁藩一脉瓜分完了,这些好逸恶劳又贪得无厌的宗室们,就把目光投向了百姓们的田地上面。”

  “而一旦被他们给盯上,各种手段便层出不穷,平民百姓哪里有能力抵抗,只能选择认栽老老实实地贱卖了自家田地给王府,田地就此被强行买走,成了他们宁王府合理合法的田地,是为“夺买”。”

  有些事情,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,因为一旦这样做了,那就是彻底地撕破脸了。

  但是年轻的总宪大人,似乎并不在意这一点。

  费宏字子充,江西广信府铅山县人,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费祎之后。

  铅山费氏也算是世家大族,历代都有杰出子弟入朝为官,或在精研学问成为学者大家,比如费宏五叔费瑞就是一位知名大儒,号雪峰先生,费宏跟在他身旁进学修德,学业大进,能连缀字句而成文章。

  后成化二十三年,费宏进士第一,即为状元,授翰林院修撰,后历左春坊左赞善、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、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等职位,这其中左春坊左赞善等职务就比较重要,因为这是东宫官职,辅导皇太子朱厚照读书。

  现在朱厚照即位称帝成了正德皇帝,与他有着“半师”之谊的费宏也因此青云直上,恰巧前任总宪张敷华愤然致仕,费宏就以年仅四十之身继任都察院总宪,一朝大权在握,好不春风得意。

  更难得的是,这位总宪大人与谢迁颇为类似,嫉恶如仇,清正廉洁。

  当他得知宁王朱宸濠一直在暗中密谋造反之后,就坚定不移地加入了杨廷和阵营,态度鲜明地针对朱宸濠,一方面疯狂上奏弹劾这厮的不法行径,另一方面费宏也在暗中调查搜集宁王朱宸濠的不法罪证。

  这一次,焦芳提出兼并田地一事,其实是杨廷和与其达成利益交换的结果。

  毕竟焦芳也是个文臣缙绅,就算他再怎么受到排挤打压,最后那还是不能脱离文臣缙绅的立场。

  所以焦芳开口了,给了费宏一个发难的机会!

  而费宏也不负众望,直接狠狠给了朱宸濠心口一刀!

  兼并田地,迫害百姓,这简直就是畜生行径!

  甚至就连宁王府兼并田地的三种方式,费宏都调查得清清楚楚!

  朱厚照不由多看了这位新任总宪一眼,随后将目光看向了朱宸濠。

  “宁王,你可有话说?”

  朱宸濠面无表情地出列。

  “陛下,臣对事全然不知。”

  “即便是有,那也并不能证明一定是宁王府所为!”

  “毕竟宁王府人数众多,兴许是哪些恶奴假借宁王府名义为非作歹,既然费总宪提出来了,那臣一定将此事记在心里,下朝之后就命令王府彻查……”

  这是一贯的借口,也是朱宸濠常用的手段。

  就比如他在南昌铲除异己,就是暗中豢养了一批死士,让他们伪装成山贼土匪,将不服从自己的官员杀掉,然后再将罪责全部推到这些匪寇身上!

  这一次,还是同样的手段,大不了抓个无关紧要的下人出来宰了就行了。

  可是他这些小伎俩,文臣缙绅又岂会答应!

  “呵呵,真是天大的笑话!”

  杨廷和出列嘲讽道:“自己人查自己人,宁王还真是好手段啊!”

  “莫不是宁王以为,这满朝文武都是傻子不成,还是说你以为陛下不能明察秋毫?”

  朱宸濠脸色阴沉地瞪了杨廷和一眼。

  “那首辅想怎么做?”

  “简单,由三法司派遣官员前往南昌进驻宁王府,调查这兼并田地一案!”

  杨廷和图穷匕见,目标直指宁王府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bqg9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xbqg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